Friday, October 07, 2011

【明�新� iPhone App】�布斯英年早逝 �意科技方�未艾

喬布斯英年早逝 創意科技方興未艾
2011年10月7日

【明報專訊】喬布斯(Steve Jobs)以56歲之齡逝世,可謂英年早逝。他以電腦塑造世人新生活形態,影響巨大,有人將之與發明家愛迪生(Thomas Edison)相提並論。喬布斯所創造電腦能否存之久遠,留待時間驗證,然而,他在創意科技產業所顯露天才橫溢,卻是不朽傳奇。喬布斯的成就,固然與其才具、堅毅意志有關,而美國的自由氛圍,以及重視科技所提供的社會土壤,也是孕育喬布斯這類科技奇才的主要原因。

喬布斯創意設計

貫穿以人為本精神

蘋果產品方便易學,容易上手,而上手之後,就會愛不釋手,這樣蘋果產品就俘擄了一個人。蘋果產品是潮流產品,喬布斯將之做到簡約便利,而且設計者的心意完全與使用者心靈相通,儼然打造出一種新文化生活。能夠巧妙地把科技與生活文化結合,反映喬布斯有濃郁的人文情懷。1997年以後,曾與喬布斯深入交往的《華爾街日報》「個人數字生活」專欄作家Walter Mossbery,在悼念文章中,就提到喬布斯喜歡說「他活在科技與人文科學的交匯點上」。

喬布斯2005年在史丹福大學畢業禮演講中,講了他成長、成功歷程中的3個故事,提到他入讀大學6個月退學之後,卻去參加美術字課程,學會了在不同的字母組合之中,改變空白間距,還有是怎樣才可以做出最佳的印刷式樣,他說:「那種美好、歷史感和藝術精妙,是科學永遠捕捉不到的,我發現那實在是太迷人了。」從喬布斯這段自白,顯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,他早有蘊藏,只是伺機而發而已。

另外,喬布斯對創新科技的革命性創造,也可以用「顛覆」二字來形容。綜觀蘋果產品流程,不但顛覆整個行業,也自行顛覆蘋果一些產品。近年,蘋果推出iPod,隨即大行其道,把同類「隨身聽」日本產品打得落花流水,可以說iPod顛覆了音樂市場產品;但是就在它空前成功之時,蘋果推出iPhone系列手機,集資訊、音樂、遊戲於一爐;蘋果個人電腦也極其成功,但是蘋果推出的iPad,功能更為優越,包括可以當個人電腦使用。所以,喬布斯創意下打造的科技產品,不但顛覆了整個產業,連自己的產品也要面對無情的挑戰和淘汰。

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上,喬布斯勉勵畢業生「不要被教條束縛」、「不要被其他人喧囂的觀點掩蓋你真正的內心的聲音,最重要的是,你要有勇氣去聽從你直覺和心靈的指示,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為什麼樣子,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」。證諸喬布斯畢生作為,他這番「隨心而行」,並非高調,而是躬身力行,他力求完美的創意產品,足以說明這一點。

喬布斯之成功,首先當然是他才華橫溢,堅毅不拔有以致之,不過,放眼當今電腦科技、創意科技巨擘,大多數出在美國,例如微軟(Microsoft)、蘋果、亞馬遜公司(Amazon.com)、Google、facebook、Yahoo等,為何如此?不能說事出偶然。主觀上,離不開這些企業創辦人掌握時機、高瞻遠矚,而美國所提供客觀環境,從體制到尊重個人創作等,都有直接關係。

創意科技「法無定法」

年輕人有巨大發揮空間

美國對研發(R&D)的投資,據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(National Science Board)一項最新報告,顯示由1980年代中起,美國投入R&D的資源,持續地約佔GDP的2.7%,以美國經濟體積之龐大,研發實質金額甚為可觀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年底發表的報告,顯示2007年,美國的研發開支高達3681億美元,遠遠超過其他國家,例如重視科研的日本是1204億美元,德國571億美元,近年中國在研發方面加大投資,也只有665億美元。從國家高度重視,美國由官方到民間科研、創新氛圍濃烈,這是美國科技傲視全球,創意科技產業節節領先的最根本原因。

至於微軟的蓋茨(Bill Gates)、蘋果的喬布斯、facebook的朱克伯格(Mark Zuckerberg)等人,以沒有大學畢業學歷,在電腦、資訊科技做出一番大事業,與美國所提供土壤,不能說全無關係。例如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,美國的一切發明、創意都得到嚴格保障,激發了整體社會的研發創意氛圍,這種情况,與中國正好相反。在大陸,有新產品面世,極短時間內,大批山寨廠的仿品就會充斥市場。所以,中國認真處理好知識產權,不但可以減少與外國的紛爭,實際上也是中國研發、創意產業起飛的前提。

喬布斯、蓋茨、朱克伯格等人的成功,對於年輕一代,還有一個啟示,那就是資訊科技等創意產業是「法無定法」,大家知道透過電腦,可以創造無限可能;電腦這個載體,加上源自每一個人的創意,就有機會開創無盡商機,為人類較美好的生活有所貢獻。

喬布斯雖死,但願他的奮鬥精神繼續鼓舞後來者在科技路上奮進。

歡迎回應 editorial@mingpao.com

歡迎免費下載及安裝【明報新聞 iPhone App】,接收更多新聞內容。
http://news.mingpao.com/iphoneapp.htm




{sent via i4}

No comments: